第一天上學,老師拿出拼圖後,弟弟就乖乖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坐下來玩了。不過媽媽一離開,立刻變臉!
(弟弟當時已經自己可以拼二三十塊的拼圖了,這種 matching 的會不會太簡單了? 啊不過去學校主要還是增加 social skills 機會)
弟弟雖然滿一歲就一星期上兩整天了,但暑假停課三個月,來了之德州,因為種種因素,算是半輟學在家,只有每星期五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一點半去放風半天。
一星期只去四小時,當然就是吃吃玩玩,旨在學習(離開家人視線)與人相處。可憐的弟弟,來德州後,每天會固定見到的小朋友瞬間從以前圖書館和學校的一天幾十人到只剩下姐姐一人,每週一次去上學還有去教會,算是他唯一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了。一班大概十個兩歲出頭的小朋友,兩個老師 (當然是沒執照的老師,不過一個月十六個小時才 $55大洋,這麼便宜,要怎樣? 只能相信教會學校的老師都很有愛心了。)
上學第一天
弟弟上學第一天,媽媽外公外婆送完姐姐上學後大陣仗相陪,我們要離開時,雖然老師拿出他心愛的車車和拼圖,弟弟還是(很給媽媽面子的)大哭大鬧,媽媽在門外等了一會兒不見弟弟罷休,老師拿車車玩具,帶他跟其他小朋友圍圈圈坐下來,哭鬧的他還動手推打靠近他的小朋友,眼看這樣下去不行,就給老師老師偷偷打帕斯,跟老師說陪弟弟看看書,知子莫若母,果真老師拿了一本書抱著弟弟在搖搖椅上看,弟弟立刻就安定下來了。
弟弟後來上學幾乎都是外公外婆送的。
上學第二天
到教室門口有拔腿要逃的趨勢,被媽媽押進教室後,哇哇大哭不止,後來媽媽又給老師偷偷打帕斯,提醒老師陪弟弟看書,弟弟就穩定下來了。
弟弟常喊書包重而不願意自己背,只放了尿布換洗衣物和午餐和水的書包,是還真的有點重的。
接下來到現在
第三次上學是只有外婆送,據說是頭也不回瀟灑地揚場而去,手都不揮更別提帶走一片雲彩地自己進教室,外婆堅稱是因為媽媽不在而媽媽有奶她沒奶(不過弟弟來德州後中午就沒喝奶了),媽媽不信邪,因為弟弟後來去教會也是這麼瀟灑,所以第四次上學媽送,弟弟依然頭也不回瀟灑地去上學。之後弟弟幾乎都是外公外婆送,大多自己飛奔去教室 (一星期就放風這麼一次?),偶爾稍有不願,外婆哄哄說他去上學外婆去買包包,就可以搞定了。
在學校一般就是玩耍、講故事、作美勞、去遊樂場玩 (老天啊~這麼熱還出去玩)、吃自己帶的午餐、回家。
盡量都是媽媽去接,每次看到媽媽都興奮地飛奔過來,唉呦,兩個小朋友這麼不哭不鬧去上學,去接時又毫不眷戀學校的玩具立刻乖乖跟媽媽回家,媽媽真是好幸福啊! 媽媽會盡量去接是因為可以問問老師弟弟在學校的表現,弟弟在家會動手打姐姐,玩具也還不太願意跟別人一起玩,所以媽媽每次都會針對他有無動手打人以及和別人一起玩玩具問一下老師,老師幾乎都很技巧性的以"表現得和一般兩歲小朋友差不多"不正面回答我,所以到底是怎樣呢?
媽媽原本後來希望弟弟可以就不去上學,星期五早上改參加一個 international play group, 這樣可以在家人視線內和固定一群小朋友相處,不過後來因為弟弟看起來很喜歡上學,外公外婆一週也需要放風一下,就作罷。
所以弟弟呢,最近一週作息就是:
Monday - 和姐姐在家
Tuesday - 姐姐上學,送完姐姐後和外公外婆去教會運動,娛樂那裏的爺爺奶奶們,回家玩耍(好在姐姐三點半就放學可以回家陪他了)
Wedsday- 送完姐姐上學去圖書館聽故事,回家(閉關)
Thursday- 和姐姐在家
Friday - 上學
Saturday - 和爸媽姐姐出門玩
Sunday - 早上上教會,下午買菜去
弟弟的語言落後讓媽媽相當擔心,媽媽有力氣的時候,盡量早上餵完奶要緊牙根不賴床,立起來趁著上班前的幾十或十幾分鐘來跟他一對一自己speech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