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自己血 paper 有進度的獎勵就是寫一篇 blog 紀錄孩子的成長。喔曄!
去年秋天,隨著曦曦開始對文字感興趣,我也就教起她識字了。曦曦雖然很早(可能兩歲左右)就把英文大小寫搞清楚,但是對英文拼字她是不感興趣的,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拼字比較抽象;漢字呢,基本上光象形字就有趣多了。一開始識的幾個象形字是從遠流出版的"讀唐詩、學漢字"來的,不過呢,這套據說得過獎的唐詩繪本我實在不推薦,因為明明就詩中有畫,但很多詩中提到的東西都沒被畫到。開始幫曦曦找中文課本的時候,有試過台灣小一的課本,也有美國這邊教小朋友中文的課本,但是不是內容不引起她的興趣,就是沒有一套有系統的方式教漢字,所以都被判出局了。最後媽媽我選的,是一套不是用來教漢字的唐詩繪本,石綠出版的。
為什麼最後用這一套呢? 因為曦曦喜歡唐詩啊! 媽媽也覺得唐詩很美,而且詩的聲韻對語言識字發展有相當地幫助。這套繪本附有CD,曦曦小時候就有在聽,現在弟弟每天傍晚奶都要配唐詩,所以很多唐詩她已琅琅上口,都可以五音不全自動轉調地唱。這套繪本的插圖也很精美,紙雕的,而且完全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當然最重要的是,常見的象形字(人水日月山花鳥),和同部首的形聲字(河、江、海),或同聲符的形聲字(苦、姑、古),在唐詩裡出現的頻率相當地高。我一開始教的時候還會花時間安排教的順序讓剛學過的字或部首聲符可以重複出現,後來忙了,發現就算按順序教,誤打誤撞,還是很容易重複到學過的字、部首或聲符。
我們自己做了字卡。上課呢,一開始是玩 matching game, 就是把字卡排到字盤上,這個小小朋友都可以玩,讓她多仔細看幾眼漢字,對漢字的基本構造有些認識 (譬如隨便拿給她一個沒學過的漢字,她可知道怎麼放這個字是正的,而不是倒地或倒立)。
解釋詩的內容也很重要,看著圖解釋不會太難;一小時的課小小朋友坐不住時,就要起來唱遊唐詩了,動作媽媽有空就先想,沒空就臨時亂編,不過可以唱唱跳跳小女生都很高興啦!
既然是漢字課,就也會要教字。先從象形字下手,然後教部首 (一首唐詩裡有同部首的字還不難找),然後是形聲字,還有一些常見但不知道怎麼解釋的字 (e.g., 只、是)。
家裡沒有黑板,媽媽上課都用 iPad啦,可以把同樣部首的字用不同顏色標出,或偶而讓她自己圈部首出來。另外用 iPad的好處就是有 google image 當助教,不管是像象形字的演變,還是詩中提到的花草水鳥物件( e.g., 桂花、白鷺、以前人的廚房門閂),有 google image 當場就找給孩子看,所以我後來上課也不備課了(當然也是因為我忙得沒有時間了)。
一般一首詩的字都會分三類,一種是已經會的、一種是這課要教的、另外就是還不需要學的。所以不是每首詩每個字我都教或她都要會。不過有些字,重複出現幾次,不教她都會,最讓媽媽昏倒的是"酒",這個媽媽覺得兒童不宜的字,無奈古人太愛喝了,就這麼不小心給曦曦學上了。
給曦曦上中文沒多久,她就有同學了,是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小女生(曦曦昀昀不用買衣服就是完全接收他們家姐弟的),小女孩因為從小上三天英文托兒所,父母又都是雙語,所以中文程度漢曦曦差不多 (不過因為我們家裡還是中文講的多,曦曦有愈來愈領先的趨勢)。兩個小女生一起上課有趣多了。譬如可以用字卡玩 Bingo - 曦曦的 Bingo 為什麼會排成這樣??? 這是三歲小朋友的堅持! @_@
另外還可以把兩套字卡拿起來玩 memory game, 小姐姐在家常玩 memory game,所以雖然中文識字沒有曦曦多,但是 memory game 常是勝出。曦曦常常因此不服氣,要玩到她贏。我第一次發現她很好勝 (媽媽幼稚園畢業老師給的評語之一就是"好勝心強" -- 母女相似又一樁),好在小姐姐不跟曦曦計較,不然我上課還得壞死好多腦細胞擺平她們。
上課最後的重點就是畫唐詩啦,有唱歌跳舞畫圖的課小女生最喜歡了!
所以曦曦到底這半年多來學了多少漢字呢? 媽媽沒有紀錄,應該不少(兩百??),至少外婆離開半年回來,對曦曦識字的進步相當驚艷。
不過媽媽這篇的重點不是她的識字,而是"詩中有畫",她的畫啊!
曦曦畫的圖相當抽象,雖然每次我面對的畫都會微笑問問題和讚美,但心裡都免不了在想"這倒底是什麼鬼畫符啊??" 不過不要小看這些鬼畫符,隔了半年問她這鬼畫符在畫什麼,她幾乎百發百中可以答對她畫的是什麼詩!!
以下"畫中有詩"有這些詩:
(1) 白鷺下秋水
(2) 松下問童子
(3) 少小離家老大回
(4) 清明時節雨紛紛
(5) 小娃撐小艇
(6) 綠螘新醅酒
(7) 葡萄美酒夜光杯
要怎麼對號入座呢? 下星期媽媽有空再來解答!
(A)
(B)
(C)
(D)
(E)
(F)
(G)
(H)